熱烈祝賀裴曉華院長聯合執筆的《中成藥治療乳腺增生癥臨床應用指南(2021年)》日前發布,白鹿制藥乳癖散結系列為C1級別首推用藥!
裴曉華院長聯合執筆的《中成藥治療乳腺增生癥臨床應用指南(2021年)》日前正式發布!
[引文] 裴曉華.中成藥治療乳腺增生癥臨床應用指南(2021年)[J/OL].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8[2022-03-07].
指南標準化項目組核心成員:
張伯禮、陳可冀、高學敏、田金洲、李幼平、陳香美、張俊華、房書亭、王桂華、孫媛媛等
執筆:
裴曉華(北京中醫藥大學廈門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康驊(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主審:
李曰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崔乃強(天津市南開醫院)
工作組:
樊英怡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來保勇(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鄭麗(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李桃花(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張曉苗(北京中醫藥大學房山醫院)
張瓊(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共識小組:
韓寶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夏仲元(中日友好醫院)
祝東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張董曉(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史曉光(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李秀楠(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
姜炬芳(民航總醫院)
張士云(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莫爵飛(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楊后圃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李桃花(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鄭麗(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焦崗軍(民航總醫院)
咨詢小組
中醫臨床專家:
陳前軍(廣東省中醫院)
劉勝(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劉曉雁(廣東省中醫院)
陳紅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吳雪卿(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
薛曉紅(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
夏仲元(中日友好醫院)
祝東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張董曉(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史曉光(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張曉軍(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張士云(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莫爵飛(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卞衛和(江蘇省中醫院)
姚昶(江蘇省中醫院)
陳秀春(河南省腫瘤醫院)
劉麗芳(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李湘奇(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霍艷丹(四川省第二中醫醫院)
樊英怡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李桃花(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鄭麗(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徐飚(廣東省中醫院)
戴燕(廣東省中醫院)
王春暉(北京中醫藥大學房山醫院)
西醫臨床專家:
韓寶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于志勇(山東省腫瘤醫院)
楊后圃(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薛志杰(天津市人民醫院)
焦崗軍 (民航總醫院)
姜炬芳(民航總醫院)
王鋼樂(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
李秀楠(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
馬祥君(北京市海淀區婦幼保健院)
顧岳山(北京市通州區中西醫結合醫院)
史立暉(北京市通州區婦幼保健院)
呂鋼(重慶市中醫院)
崔建春(遼寧省人民醫院)
張凱松(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徐佳(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陳雋鵬(廈門市中醫院)
循證方法學專家:
劉建平(北京中醫藥大學循證醫學中心)
劉兆蘭(北京中醫藥大學循證醫學中心)
秘書組:
樊英怡(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陳秀春(河南省腫瘤醫院)
執 筆

裴曉華 教授
簡歷:
主任醫師,教授
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
北京中醫藥大學廈門醫院(廈門市中醫院)院長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外科學系主任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中醫乳腺病學”學科帶頭人
中華中醫藥學會外科分會主任委員
北京中醫藥學會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北京中醫藥學會副會長等
專業特長:
1.在急性乳腺炎、漿細胞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病、乳房發育異常疾病、乳汁分泌異常疾?。òóa后缺乳)、乳房囊腫、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乳腺纖維腺瘤、乳腺導管擴張癥、乳房美容整形術后并發癥的診治和乳腺癌的早期診斷和術后綜合治療及康復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結合本人的臨床經驗,分期分證論治乳腺疾病,形成了一套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
2.對中西醫結合診治Graves病、甲狀腺腺瘤、甲狀腺腫、甲狀腺癌、亞急性甲狀腺炎有專長
3.有診治泌尿男性疾病、普外疾病,瘡瘍,急腹癥,周圍血管疾病經驗
執 筆

康驊 教授
簡歷:
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
博士研究生導師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普外科、甲狀腺乳腺疾病診療中心主任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第十八屆委員會乳腺外科學組 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第八屆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乳腺外科醫師委員會委員
中國抗衰老促進會乳腺健康分會會長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乳腺疾病分會常務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甲狀腺外科醫師委員會第2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北京癌癥防治學會甲狀腺癌專委會主任委員
北京醫師協會知名專家
北京醫師協會第二屆乳腺疾病專家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北京乳腺病防治學會轉化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微無創醫學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乳腺學組副主任委員
第二屆北京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委會外科專業 主任委員
指南
中成藥治療乳腺增生癥臨床應用指南
(2021年)

1 背景、目的及意義
乳腺增生癥(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HMG)是乳腺正常發育和退化過程失常導致的一種既非炎癥又非腫瘤的良性乳房疾病,其發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 [1,2]。主要表現以乳房結節或腫塊及乳房疼痛為主,本指南基于既往專家共識將上述名稱統一稱為 HMG[3]。乳房疼痛和乳腺結節或腫塊是患者就診的主要原因,嚴重者可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對患者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造成損害 [4]。近年呈年輕化增長趨勢,與年齡、職業類型、生活方式、月經情況等密切相關 [5]。目前西醫對 HMG 的診療達成的共識認為,對于伴隨輕至中度疼痛者以心理疏導及改變生活習慣為主,必要時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3]。對于嚴重乳房疼痛的患者可給與相關藥物治療,相關西藥對內分泌影響較大,也伴隨一些明顯不良反應 [6]。HMG 屬中醫學“乳癖”范疇,中醫學理論認為本病多與肝、脾、腎、沖任二脈相關。中醫通過辨證論治、四診合參,將辨證與辨病相結合 [7]。在此過程中,中成藥攜帶方便,劑型多樣、療效較為穩定,具有緩解疼痛、縮小甚至消除增生結節的潛在療效優勢,不良反應相對較小 [8]。
中成藥現已成為 HMG 治療的重要臨床選擇,但目前相關中成藥品種繁多,其辨證、用法、臨床適用指征等均未得到規范,HMG 的中成藥治療缺乏相關參考依據。因此,在《中成藥治療優勢病種臨床應用指南》標準化項目的委托下,由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和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組織行業內中西醫臨床專家、指南研究方法學專家、藥學專家成立中成藥治療 HMG 指南研究小組,指南小組根據推薦意見分級的評估、制定、評價(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Evaluation,GRADE)方法,遵循“循證為主、共識為輔、經驗為鑒”原則,遴選臨床定位明確、療效肯定、具有循證醫學證據或廣泛專家共識的中成藥品種,制定了《中成藥治療乳腺增生癥臨床應用指南(2021 年)》,為合理應用中成藥治療 HMG 提供參考和指導。
以下摘取主要內容:
白鹿制藥乳癖散結系列具有軟堅散結,行氣活血的功效,其治療乳腺增生的效果得到了專家和患者的一致好評。是《中成藥治療乳腺增生癥臨床應用指南(2021年)》及《乳癖散結膠囊治療乳腺增生病臨床應用專家共識》推薦用藥。